青年交流一直是民间友好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成都的青年国际交往愈发频繁。
1月7日上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青年学生代表团抵达成都,开展为期4天的访问,该代表团是2024年美东地区首个青年访华团。
1月7日晚,在“中美青年交流联谊会”上,美国青年与在蓉高校学生代表开展充分交流,并通过民俗表演、非遗展示、美食体验等切身感受了成都的文化魅力。
中美青年交流联谊会在成都举行
“青年是最有生气、最有闯劲的群体,代表着全球发展的未来和希望。”联谊会上,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乾表示,2024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中美关系经历了风雨,更多的是辉煌成就,“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是中国的文化精髓之一。
“多元让世界有趣而生动。”他强调青年交流的意义时表示,成都在公园城市建设、乡村振兴以及改善营商环境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是中国西部城市近年发展的缩影,希望同学们透过真实的成都,看到更全面的中国,激发中美交流更深层次的活力。
“今晚,我们和成都学生有很多交流机会,讨论了美食、文化等话题,我们还特别希望能破解四川变脸表演的秘密。”代表团成员萨莉·舒斯特·德·哈特在联谊会上品尝了四川特色美食、观看了变脸表演,对巴蜀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现场
接下来的行程中,代表团还将参观都江堰、蒲江县铁牛村等地,萨莉对此非常期待。“中美关系的繁荣,不仅取决于两国的领导,根基仍然是两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而年轻人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将会影响对两国关系的看法。”萨莉希望,能够以成都为窗口,看到一个更立体鲜活的中国。
来到成都前,代表团刚刚结束了在北京的行程。卢玛·特谢拉·迪亚斯用“惊人”来形容自己初次来中国的感受,“虽然我们可以查到很多网络资料,但是真正置身中国,我在这里看到了最好的一些东西——比如中国人们非常友善,尽管我们不会说中文,他们也为我们提供了所有的帮助和交流的方式。”
中美学生合唱《友谊地久天长》
卢玛还提到在北京参观过的经济文化点位,“种种现象表明,中国在正处于一个蓬勃向上的时期。我的祖国巴西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伙伴之一,两国的高速发展将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
本次代表团的许多学生都来自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研究领域涉及国际关系、公共管理、生态环保等方向。卢玛的研究方向是能源与环境,她的理想是回到巴西当一名外交官。她说,在美国学习期间,和不少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交流过政治、经济、环保等各领域政策,“而来到中国,这些思想碰撞更为深刻,因为感受到的不是差异,而是相似之处,如果我们试着去做更多结合,潜力可能会超出想象。”
美国学生现场体验写春联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张芷旖 摄影记者 王勤
编辑 成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