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1月8日的报道,意大利外长安东尼奥·塔亚尼近日在接受本国媒体采访时表示,当今的世界存在诸多强大的力量,比如中美俄、印度等,且从中东到印太都存在危机,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意大利、德国、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只能从现有的东西中得到保护,那就是欧盟”,如果欧盟想要成为“世界上的维和者”,“我们就需要一支欧盟的军队”,拥有属于自己的军队,“这是制定有效的欧盟外交政策的基本前提”。
塔亚尼的讲话貌似松散,其实有三层意思:①这个世界存在不少“强权”,他举例说到了中国、俄罗斯、美国,甚至还提到了印度,欧洲应该也要发挥“强有力的影响”;②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危机四伏,欧洲国家不能指望别人的保护;③欧盟想要奉行独立的外交,首先就要“不求人”,而“不求人”的前提,就得“挺直腰杆”,而要“挺直腰杆”,你就得“拥有自己的军队”,否则欧盟根本没法制定“有效的外交政策”。
不得不说,塔亚尼的话说得很有道理,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欧洲差不多一直都是世界的中心,直到二战结束,美国才“攫取”了欧洲的荣耀,但欧盟不应该“自甘堕落”,应该重新捡起属于自己的“王冠”,完成矮个子(拿破仑)和小胡子的梦想。再说了,这世上绝没有“免费的午餐”,依赖他人的保护,其实就是别人的附庸,就不是一个“主权国家”,没有自己的军队,没有独立的外交政策,又怎么维护欧盟的利益。
举个简单地例子,中国领导人不止一次表示,“中国的崛起是欧盟的机遇”,中国给了欧盟一个“站起来做人”的机会,为什么欧盟“不珍惜”?原因很简单,不是欧盟“不珍惜”,而是欧盟没有选择的权力,因为欧盟“没有自己的军队”。所以,俄乌冲突爆发,普京的“喀秋莎”一响,欧盟的小姐姐们就只能惊慌失措地往山姆大叔的怀抱里钻,不仅不敢沾中国崛起的光,还得配合美国“反俄、反华”,这就是没有自己军队的弊端。
那么,塔亚尼外长的呼吁能够让欧盟组建自己的军队吗?答案是不能。
首先,塔亚尼或意大利“能量”不够。虽然塔亚尼还兼着意大利的副总理,但在之前,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已经不止一次呼吁组建欧洲联军了,他们的能量比塔尼亚要强大太多了,他们做不到的事情,塔亚尼对国内媒体一顿吹,就能“触动”欧盟建立自己的军队?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呼吁归呼吁,现实归现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其次,欧盟的威胁比中国还大,美国不会同意。欧盟人口4.47亿,面积438万平方公里,GDP约为16.75万亿美元,可以说,欧盟一旦摆脱了美国的控制,那就是妥妥的一个“超级大国”,而且对美国霸权构成的挑战,比中国还要大。因为,一方面,欧盟是西方文明的摇篮,现在是一个西方主导的世界,欧盟的文化不会被刻意排斥;另一方面,欧盟的科技实力也非常雄厚,看看光刻机就知道,足以挑战美国的科技霸权。
最后,美国有“三大法器”足以控制欧盟。一是地缘博弈,刺激俄熊,俄熊咆哮,欧盟瑟瑟发抖,不得不依附美国,所以美国才不愿收编俄罗斯加入北约,就是留着俄罗斯威胁欧洲的;二是拉拢欧盟小国,比如立陶宛、波兰,欧盟是“一票否决”,拉拢一个,等于“否定一窝”;三是控制欧洲议会,欧洲议员是欧洲国家直选,而不是国家委派,美国通过培植自己的代理人,控制欧洲议会,冻结中欧投资协定,派遣议员访台等等。
所以,表面上看,欧盟的确是一个“主权国家(组织)”,但事实上,它在制度上存在诸多的漏洞,在地缘上又不得不依赖美国的保护,美国让俄罗斯打瘸欧洲的腿,好让自己控制欧盟。普京出兵乌克兰,其实是帮了美国的大忙,“脑死亡”的北约被激活,不仅东扩更欢,而且还染指南海、远东;反倒是上升阶段的欧盟反而“死亡”了,不得不彻底倒向美国,所以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才会感叹,“建立欧洲统一家园的梦想破灭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欧盟还想组建“欧洲联军”?这简直是“痴人说梦”。那么,欧洲的主要强国,是不是就没有“崛起”的希望了?倒也不能这么说。要说明的是,欧洲主要有三大强国,分别是英国、法国、德国,英国已经脱离欧盟,姑且不论,法德两国一直是希望“组建欧洲联军”,将欧盟打造成为“资本主义苏联”的,因为他们祖上是同一支,都是日耳曼人,控制强大的欧盟,法德也就能“二度崛起”。
所以,俄乌冲突爆发,欧盟的独立性丧失之后,最伤心的,其实就是法德两国,因为他们“崛起的希望”破灭了,那怎么办呢?难道就躺平吗?当然不是,对于这一情况,法国决定“另起炉灶”,打造一个“新版欧盟”。据观察者网2022年9月的报道,马克龙总统提出,在欧洲的政治体系中建立一个“新型的、更广泛”的国家俱乐部,并将其命名为“欧洲政治共同体”,姑且叫它“欧共体”吧。
很显然,法国知道“欧盟”没戏了,按照这个玩法,妥妥被美国“玩死”,只能沦为美国的工具,所以马克龙才提议组建“欧共体”,本质上,马克龙是打算用“欧共体”取代欧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完善制度,吸取教训,将美国的影响力“排除在外”。姑且不论“欧共体”的前景如何,至少法国是在想办法“求活”,是在变着法的“崛起”,不甘心一直做超级大国的“玩物”,那么德国又是怎么寻找“崛起”的办法的?
简单地说,德国决定“效法日本”。一方面,德国进一步讨好美国,比如说,柏林一改此前拒绝提供武器的态度,加大对乌克兰的军援,并提供重型武器;同时对马克龙的“欧共体”建议保持距离,仅表示,这是一个“面临巨大挑战的有趣提议”;另一方面,德国向日本靠拢,矛头指向中国。据《环球时报》2022年7月的报道,德国外长贝尔伯克访问日本,在访日期间她表示,德国要“学习日本”来“应对中国”。
德国之所以对乌、对华“态度大变”,主要是看到了两点:①美国的实力是如此的强大,欧盟根本扛不住,欧盟尚且扛不起,更别说德国了;②日本积极配合美国的反华战略,如今已经获准“解绑”,开始“重新武装”,有望冲击新的世界大国地位。看到这两点后,德国决定,“逢迎”美国,“学习”日本,通过配合美国的反俄、反华战略,“获得发展权”。
所以,综合起来看,欧盟想要“自建联军”的难度,其实比以前更加困难了,因为法德“分裂”了,法国还想继续和美国“斗智斗勇”,而德国选择“摸着日本过河”,对组建欧盟等组织来“崛起”,失去了信心和希望。柏林当然也知道,在目前的情况下,“欧洲联军”只是触碰不到的风,醒不来的梦,寻不到的天堂,医不好的痛。所以日耳曼人才会向日本人学习“应对中国”,放弃了欧盟的整体崛起,换取德意志的国家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