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月15日电(成伟铭 张英权)“这把电钻是我养家糊口的东西,凭什么不能带?”“先生,我们特别理解您,但是为了您和大家的乘车安全,您不能携带它乘车。您给我个地址,我给您邮寄过去。谢谢您的配合。”这是1月8日19时30分发生在黑龙江省鸡西市鸡西站候车室安检岗的一幕,也是安检员张岩日常工作中的一角,安抚完这名旅客,她悬着的心才落了地。
80后女孩张岩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鸡西车务段鸡西站的一名安检员,负责进站乘客的安检查危工作。她所在的安检班组共有5名职工,她是这个班的组长。10年的安检工作经验让她从一名“小白”成长为车间的业务标杆,也见证了“老站”的繁荣和落寞。
鸡西站是黑龙江东部鸡西地区的“咽喉站”,随着高铁时代的来临,鸡西站客流大幅缩减,尽管大部分旅客出行选择高铁,但还是有一部分人选择乘坐普铁出行,而这当中多数为老人、学生、农民工。且鸡西市下辖的村屯众多,不通高铁,到普铁站换乘仍是旅客首选。
今年龙江旅行火出圈,加上学生、农民工返乡潮来临,站里每个人的工作量都有所增加。面对更重的任务,张岩有三件宝物:一张嘴、一双眼睛和一部手检仪。
“您好,请您将行李物品放在安检仪器上,接受安全检查。”这样一句简单的提醒,她几乎要对每位旅客都说一遍。偶尔遇到不配合的旅客,还要耐心解释,一天下来,有时嗓子都哑了。提醒过后,张岩就要使用手检仪,对旅客进行安全检查,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一位安检员需要平均挥手10次,弯腰2次,才能完成一位旅客的安检。
有时,手检要与值机的同事轮换岗位。在安检机前,张岩的眼睛死死盯着电脑屏幕,从中判读旅客包里的所有角落,要用最短的时间准确排查安全隐患。
“很多人其实不太理解,而且人多有的时候着急赶车,人多进不来的时候,再就是进来的时候不接受手检。但是为了安全起见,我们还是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把危险品都检查出来。”一米六七的个头,浓眉大眼,嘴唇宽厚,言语温和而有力量,这让张岩与旅客沟通十分有说服力。因为旅客们有理解的,也有不理解的,但不管如何,张岩和同事都认认真真完成每个步骤。特别是对负责手检工作的安检员来说,保障所有旅客的安全是第一要务。
张岩说不怕苦是铁路人的传统,只要能让大家理解安全规则、安全顺利的出行,她也就觉得“累并快乐着”,她还说外地旅客变多了,咱们也把服务也跟上去,给家乡名片添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