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凡
2024年元旦一过,成都市温江区9名医务骨干立即出发前往甘孜州色达县,开启新一年对口帮扶工作。在这之前的两天,丁平丽、黎敏、陈娇从色达县泥朵镇回到温江,结束了他们为期1年的对口帮扶工作。“我把用了1年的水壶留在卫生院的宿舍里,很有用。”黎敏不忘给新一批前往泥朵镇的同仁发去微信。
时间追溯到2023年的1月4日,包含丁平丽、黎敏、陈娇在内的9名医务人员出发前往色达,他们3人被分配到色达县泥朵镇卫生院工作。在泥朵镇的蓝天白云下,3人从互不相识到建立深厚友谊,书写出对口帮扶“三姐妹”的生动故事。
“院长的后备箱里,装满了大伙儿的快乐”
——丁平丽
丁平丽是温江区人民医院主治医师,在对口帮扶色达县泥朵镇卫生院中主要负责医疗支援及医务管理。
“我们去色达那天,他们提前在离色达县城有半小时车程的地方等候我们,还给我们献哈达。这里的人都很有仪式感。”这是丁平丽对色达的第一印象。吃不惯、睡不好,高原缺氧,经常停电无法取暖……来到泥朵后,艰苦的条件给丁平丽带来多重身体不适。
泥朵镇位于色达西北部,与青海省接壤,这里地广人稀,因此商品更新速度也较慢。“医院门口的小店要7-10天才到成都进货一次,而路途遥远及天气原因,能运送过来的蔬菜水果有限。”丁平丽是个“吃货”,家人朋友得知她要在泥朵帮扶1年,经常给她寄来各种吃的。
“泥朵的快递只有邮政,每年的线上购物节,大家购买的物品基本都寄到县城,院长再开车给大家拉回来。”2023年“6.18”,丁平丽买了一堆零食。6月27日那天,院长的车在大伙儿的期盼中缓缓开进医院,“卸货”后,丁平丽与同事们在医院的院子里集体拆着快递。“院长的后备箱装的不仅仅是快递,更是大家的快乐。”丁平丽说。
在泥朵的1年里,让丁平丽记忆最深的是到一位藏医阿哥家过藏历新年。“那天医院的藏医阿哥罗珠准备了丰富的藏餐,邀请我们所有人去他家,藏医同事献唱了藏歌,阿哥罗珠家的5个小孩子还给我们跳了藏族舞蹈。”丁平丽回想起这一切,脸上抑制不住的开心。
“吃着吃着饭,我的鼻血突然喷了出来”
——黎敏
黎敏是温江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主管护师,从事妇产科临床护理工作18年,在泥朵镇卫生院时挂职护理部副主任兼住院部副护士长。
严重的高原反应给黎敏带来的困扰就是流鼻血。“在工作中,甚至睡觉中,都会莫名流鼻血,最尴尬的一次是我们有天在吃饭,吃着吃着突然鼻血就喷出来了,把大家都吓坏了。”回到温江后,黎敏专门去医院做过检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好在流鼻血的症状逐渐好转。
在泥朵镇卫生院帮扶期间,黎敏除了开展住院部的临床护理工作外,还要参与住院部诊疗、急诊急救,负责门诊输液室,下乡开展预防接种、指导母乳喂养等。2023年,黎敏为泥朵镇卫生院带来多项新技术:胎儿心电图监测及新生儿暖箱的使用应用于临床;采用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术为新生儿采血;培训推广新生儿呼吸气囊面罩使用方法……“虽然身体有各种不适,但看到自己能给泥朵人民带来帮助,看到这里的藏族群众如此热情,我就觉得这一年的付出很值得。”
“对口帮扶1年,治好了我的‘玻璃心’”
——陈娇
“5月11日,泥朵的温度是零下3度,明天是护士节,我想祝自己和同事们节日快乐……”2023年的护士节前夕,陈娇在手机上写下日记。
陈娇是一名“90后”,也是温江区中医医院内二科主管护师。对口帮扶期间,在色达县泥朵镇卫生院挂职护理部负责人兼病区副护士长。“来之前我想过这边的条件会比较艰苦,但当真正身临其境,才知道有太多困难需要我们3个女孩子去克服。”
色达县地处青藏高原南缘,平均海拔超4千米。这里长冬无夏,四季均可出现霜雪,年均温在0度以下。由于气温低,泥朵镇卫生院中宿舍厕所每年只有6-8月能使用,其它时间只能用公共旱厕。“气温低厕所管道就会结冰,水冲不下去,我们要克服的第一个困难就是上厕所的问题。”陈娇说。
除了上厕所,洗澡也成为困扰3人的另一大难题。由于缺乏自来水,没有热水器,3人只有每2周回色达县城才能洗上一次热水澡。泥朵镇卫生院距色达县城135公里,中途需要翻越5座山,来往的公共交通只有小巴车。“我们每2周回一趟县城,第一件事就是去公共浴室搓个热水澡,然后再去好好吃一顿,这时我们3个都觉得无比幸福。”
在泥朵的一年里,陈娇见过清透的蓝天白云,踩过没过小腿的积雪,还与当地群众一起上山挖过虫草,看到了很多野生动物,甚至还有狼……这一切都成为陈娇人生中宝贵的经历。“对口帮扶1年,治好了我的‘玻璃心’!”陈娇说这是她最大的收获,而如今,她也将这份收获贯穿在自己7岁女儿的教育中。
在温江区卫健系统的对口帮扶下,通过泥朵镇卫生院全体医务人员和“三姐妹”的共同努力,2023年泥朵镇卫生院成功创建一级甲等乡镇卫生院和县域医疗次中心,成功建起住院部。丁平丽、黎敏、陈娇3人均被中共色达县委、色达县人民政府评为2023年对口支援干部人才“传帮带”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