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阳市林业局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攻坚行动先进单位”。近年来,贵阳在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低于2‰,林草生物安全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稳步提升。
贵阳增强全市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全面筑牢“两江”上游的生态安全屏障。以林长制为抓手实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集中歼灭”的“堡垒式”防治策略,实现了松材线虫病“三进三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动态快速清零。
就地烧毁是防止松材线虫病害扩散最有效的方式。
全面落实国家林草局关于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工作。市级总林长连续多年在全省各市州中率先签发总林长令,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特别是松材线虫病防控指方向、划重点、下任务。建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专项应急预案,实行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属地管理、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将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纳入林长制和高质量考核体系,强化行业监管责任,压紧市、县、乡、村四级林长的包保责任,落实林业经营者、管理者的直接责任。
持续强化支撑保障,成建制保持林业检疫执法队伍稳定。全市专职检疫员从机构改革前的44人增加到69人,兼职检疫员从83人增加到144人,每年组织人员开展应急演练、业务培训。开展林业有害生物专业技能培训累计达1480人次。全市各级森检机构均有办公室、实验室、标本室,配备必要的显微镜、解剖镜、喷雾器、喷烟机等防治设施设备,有检疫专用车辆。市级还配备了PCR分析检测仪等仪器。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建成贵阳市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检验中心实验室,达到国家植物检疫检验专业实验室标准,在省内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严格开展检疫执法。加强木材市场检疫执法,对全市4个木材市场、93家经营主体开展跟踪式检疫执法,对企业和个人是否存在非法调运,擅自出售、收购、加工、处置和利用疫木行为等行为进行严格检疫监管。对苗木基地、花卉市场、家具等木材加工产品、木材包装物等经营主体开展执法检查,重点对电缆盘、光缆盘、木质包装材料等产品进行检查,2023年已检查木材2500余立方米,线盘500余个,木质包装材料700余个,在检查中未发现松材线虫。
常态开展监测防治。夯实监测预报网络,以4个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为核心、6个省级测报点为骨干、乡村测报点为补充,开展实时动态监测。以基层900余名兼职检疫员、护林员为眼线,常态化开展巡山巡护,发现异常枯死松树后立即报告并取样送检。充分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息烽县乌江流域5个乡镇近290平方公里范围松林连续4年开展空中枯死树木监测。在全市重点区域挂设1044个天牛诱捕器开展诱捕,对媒介昆虫天牛开展无公害防治,2023年已使用药剂10余吨,在9.02万亩松林区开展松褐天牛防治,减轻松材线虫病发病风险。
工人砍倒患上松材线虫病的松树。
科学开展疫情处置。若发生松材线虫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事件,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同步编制除治方案。加强松褐天牛等媒介昆虫防治,通过施放肿腿蜂等寄生性天敌、使用白僵菌等微生物杀虫剂、喷洒噻虫啉等低毒药剂开展无公害防治。在发生疫情的地区开展恢复重建工作,按照适地适树原则,选择种植阔叶树种,改善树种结构。对照防治技术规程,加大疫情发生地周边区域监测防控力度,全面排查传播风险,全力阻断传播途径,避免疫情反弹。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剑
编辑 王瑶
二审 王远柏
三审 干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