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这是当下小学生家长圈里非常流行的一句话,相信很多人都听到过。它非常生动地再现了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时”惨烈“的情形。而真实情况,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孩子不爱学习,粗心大意,吃饭、做事拖拖拉拉而引发的家庭惨剧真的是五花八门,匪夷所思!
作为父母的我们,孩子迟早都要步入小学,开始真正的学生时代。上述种种也终有一天要面对。其实这一切苦恼的根源,就是
专注力是一个孩子自主学习,高效做事,成功人生的核心前提!所有的孩子,在成功的道路上,都必须跨越这个坎儿。可以这样说,家长能否尽早意识到专注力的重要性,将是决定孩子人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分水岭。
学龄前孩子专注力发展的特点以及策略
人的专注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成熟。所以孩子专注力培养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作。学龄前和适龄儿童的专注力也要分开来谈。因为它们在培养的方向上是完全不同的。
今天我们主要探讨学龄前儿童专注力的发展特点。
专注力,俗称注意力,分成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类型。其中无意注意在学龄前的孩子身上占主要位置,它有两个特点:
例如他们看动画片的时候,通常会保持比较长的时间,因为动画片对他们来说具备新奇性。动画片里的人物、装扮跟日常是不一样的,说话的语音、语调、配音也和平常很不一样。因为孩子是无意注意占主体,所以对于动画片、手机等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时间也要长一些。
学龄前孩子有意注意的发展是不够的,3岁以前他们还不能有意识地动员自己专注的观察。大概要到5岁左右,孩子才会运用自己的内部语言去主动维持自己的注意。这就是说,到5岁之后,孩子很可能会通过自控力来对事物或活动主动维持较长时间的注意。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男孩子普遍会比女孩子更淘气,这是因为在生理上,男孩子的注意力持续水平明显低于女孩子。男孩们似乎对所有的事情都充满好奇,一有风吹草动,注意力几乎会第一时间被吸引,这个其实就是无意注意的突发性特点。
学龄前儿童专注力培养策略
所谓教养,包含了”教“和”养“两个层面的含义。针对学龄前儿童专注力的特点,在培养策略上,一定要有针对性。
孩子在马路上走的时候会用眼睛去扫视街面上开过的汽车,看看他的速度,观察孩子眼球运转的过程中是不是跟着目标的移动而移动,这种能力就是视觉追踪能力。视觉追踪能力和阅读、书写能力相关,对孩子未来学习的专注有很大帮助。
另外,家长有意识地通过一些手工劳作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手眼配合的协调性。这种视觉和动作的协调程度,反映在孩子的专注上,会对孩子在将来的学习中能否把要做的任务做精确,是否能够有目标地去专注完成。
这是一套综合训练孩子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动手力、推理力的书,涵盖单词认知、数字认知、色彩认知,以及图形连线、找不同、闯迷宫等等环节。
游戏种类多样,画面丰富多彩,在快乐游戏中全方位锻炼思维能力,防止思维短板,同时有效提升专注力。
数字、图形和故事的完美结合:趣味故事与连线游戏结合,增加孩子的兴趣;丰富多彩的连线图形,加强孩子的运笔能力,在游戏过程中刺激大脑开发。
3-8岁是专注力培养的关键时期,精准有效的进阶设计帮助孩子持续提升专注力。有针对性地训练孩子思维“肌肉”,防止思维短板,持续高效提升专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