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保亭6月22日消息(记者 蔡文娟)6月21日,2024年海南“保亭榴莲”品牌宣传系列活动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举行。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行业代表齐聚一堂,讲述保亭如何精心培育榴莲品牌的历程,剖析榴莲产业的现状与挑战,并提出建议。
活动现场(央广网记者 蔡文娟 摄)
海南目前在三亚、保亭、乐东、陵水、万宁等市县均有种植榴莲,且种植范围不断扩大。“海南榴莲的发展趋势是面积稳步扩大,现在自南向北逐步扩展,并且产量和果品质量逐步提升。”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果树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冯学杰说。
“保亭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5℃,年平均相对湿度81.3%,是最适合榴莲种植生长的地区之一。”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榴莲产业协会秘书长黄彦谋介绍,1958年起,海南保亭热带作物研究所从国外引进榴莲种苗开始种植,目前我国最年长的、树龄达66岁的榴莲母树就在该县七仙岭全球热带水果博览中心园内,近年来经过人工授粉,再次结出了果实。此外,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道镇红毛丹种植基地内的40余棵景观榴莲树在2019年意外挂果,不仅打破了“海南不适合种植榴莲”的传统认知,也点燃了种植户的热情。
保亭榴莲展示(央广网记者 蔡文娟 摄)
“以前保亭的农户们主要依赖种植槟榔、红毛丹等热带作物,随着槟榔黄化病的影响,槟榔产量和品质不断下滑,农户们开始想要寻找新赛道。”黄彦谋介绍,保亭的个体种植户一般先在槟榔地里套种榴莲,生长1到3年后再砍掉槟榔,保留榴莲,这样能让土地利用率达到最大化。
“我们基地2019年种植的40余棵榴莲,今年全部挂果,平均每棵榴莲树约产果200斤,产量最高的一棵可突破500斤。”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道镇红毛丹基地果园负责人林梦胜介绍,基地又新种植了200余亩榴莲,预计三年后就能批量挂果。
据了解,保亭榴莲5月份就开始陆续上市,这些主打“树上熟”的国产榴莲售价不菲,其中“干尧”“金枕”每斤价格在百元以内,“猫山王”“黑刺”每斤则超过百元。
保亭榴莲展示(央广网记者 蔡文娟 摄)
“榴莲价格有优势,感兴趣的农户越来越多。”林梦胜透露,每年来基地学习交流技术的农户都有数十名。当天,基地也迎来了来自海口、三亚、乐东、屯昌、白沙等省内外近百名种植户、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前来观摩考察。
榴莲树上的榴莲果(央广网记者 蔡文娟 摄)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挂职副县长杨涛介绍,2019年开始,当地种植企业、种植户规模化种植榴莲,目前已在三道镇、加茂镇、保城镇、响水镇、什玲镇以及六弓乡等乡镇累计种植了10500亩,形成了六大种植基地,带动上百农户种植,单一种植户种植榴莲面积从4亩至246亩不等。“跟之前种槟榔相比的话,一亩地平均的经济效益大概是1万元,种植榴莲之后,一亩地的经济效益可以超过3万元的收入。今年全县可采摘‘树上熟’果树预计能达到1400亩,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状态。”
嘉宾参观基地里的榴莲树(央广网记者 蔡文娟 摄)
“保亭发布了农业全产业链三年行动方案,从2024年到2026年三年时间,在种质种源方面做好品牌保障,同时我们通过二维码溯源的方式加强品牌的管控,在拓展销售渠道方面,我们也通过保亭电商协会以及其他的电商平台,保证我们的榴莲有销路。”杨涛说。
发布仪式现场(央广网记者 蔡文娟 摄)
目前,保亭榴莲已列入该县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农业产业之一,杨涛表示,接下来,保亭将加强品牌标准化建设,探索发展榴莲精深加工,建设标准化产业园区,打造榴莲全产业链。“为加快打造农业品牌,我们计划将投入300万元用于保亭农业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搭建了县域公用品牌架构,品牌化运营保亭柒鲜、保亭榴莲、保亭红毛丹等公用品牌。”
当天还正式发布了“榴在保亭·莲动世界”2024年保亭榴莲主题品牌,标志着保亭榴莲公用品牌迈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并举行保亭“最佳果园”表彰及防伪溯源码授权仪式,进一步强化了保亭榴莲的品牌信誉与品质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