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图像显示,中方已经完成了班公湖大桥的修建,已有车辆在这座中印对峙第一线的大桥上通行。不仅如此,在其周边还有大量解放军的重型防御工事。这一情况已经让印度方面感觉到大事不妙。
【已经有车辆在班公湖大桥上行驶】
在中印对峙的第一线,班公湖的情况比较特殊。相较于印方,中方控制着更多的湖面以及两岸的山区。从这个角度来看,中方在该地区是更为占优的。不过在此前,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隐患。
由于班公湖非常大,因此想在南北两岸调动兵力,就需要绕极长的一段路,耗时少则4到5个小时,多则可能达到8个小时。诚然解放军战士也能乘坐快艇通过湖面迅速机动,但水路的运力毕竟是有限的,而且无法携带重型武器装备。
如果印军同时从南北两个方向发起行动,对于我们来说确实是麻烦事。而中方给出的解决办法之一,就是修建班公湖大桥,将南北两岸直接连通起来。这样解放军就能通过大桥进行快速机动,包括坦克、装甲车在内的重型武器装备也可以借此进行更加灵活的部署。
【班公湖大桥附近建有重型军事工事】
可以说,班公湖大桥的落成通车,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印在该地区的对峙情况,把局势进一步朝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引导。而对于班公湖大桥完工的意义,印度方面自然也是一清二楚,不然印媒也不会对这座大桥如此关注。
另外,班公湖大桥进展顺利,对于我们自然是好事,但这也不意味着万事大吉、我们可以高枕无忧了。围绕着这座桥梁,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其中最关键的事项之一,就是如何保护好这条战略要道。
毕竟班公湖大桥的重要性印度也清楚,一旦局势有变,印军显然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解放军使用这里,势必将其作为重点打击对象。因此对于我们来说,强化对于班公湖大桥的防御自然是势在必行。而从印媒获取的卫星图像来看,解放军显然早就做好了准备。
【解放军在班公湖大桥附近修建的工事】
在班公湖大桥附近,能确认到4个已经建成的解放军重型工事。一个阵地曾在1962年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被解放军用作在列城地区作战的前线指挥部。另一个阵地是炮兵阵地。
还有一处阵地是开放的防御阵地,被印方认为能安置地对空导弹。最后被确认的也是一块防空阵地,附近有公路和班公湖湖岸平行,可以借此运送人员和装备。以上阵地都位于班公湖的北岸。
很显然,这些部署都能视作班公湖大桥的“配套措施”,为的就是防止印方针对大桥进行打击。只要能确保大桥的正常运转,无论是和平时期的对峙,还是面对最坏的情况,中方在该地区都能保持不小的优势。
【在班公湖上行动的解放军】
而班公湖大桥的情况,也意味着中国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始终没有放松警惕,一直在用实际举措防备印度可能采取的单方面行动。毕竟回顾过去几十年的历史,印度干出这些事情的先例不在少数。
目前在处理中印边界问题上,中方的基本策略还是两手抓,一手就是强化在前线的部署,用实力震慑印军,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另一手则是保持与印度的接触,希望用对话和谈判解决问题,保持边境地区的局势稳定。
这段时间以来,中国外长王毅和印度外长苏杰生苏杰生不止一次会面,两国还举行了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第30次会议。中国外交部还提到,两国将加快围绕边界争议地区的谈判。其中“加快”这个词释放了特殊的信号。这或许意味着在之后,中国和印度对于边界问题会有一些新的动作。
【中印外长近期不止一次会面】
毕竟印方其实也清楚中印关系的重要性,知道如今不正常的中印关系,对印度来说不是好事。所以我们能看到,印度最近确实在边界问题上释放了缓和信号。苏杰生甚至都当面告诉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中印边界问题是双边问题,不需要第三方插手。
然而,印度的老毛病我们也都清楚,说话不算话、人前一套背后一套的情况已经是不止一次出现了。有意思的是,就在苏杰生对美国强势表态后不久,美国国务院就放话称,他们正在向印方提供中印实控线附近的情报。
如果美方的这番话是假话,那其主要目的就是混淆视听,寻找插手中印边界问题的空间。如果美方的这番话属实,那释放的信号则更有意思。印方嘴上说着不让第三方插手中印边界问题,但实际上未必是这么干。
而对于我们来说,还是要做好两手准备,对话谈判要做好,军事部署也要做好。这样才能确保在面对任何情况的时候,我们都能采取合适的应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