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科动物家族中人才济济,豹猫体型不大,名气也不大,但它有与众不同的个性。
豹猫身上长的斑点如铜钱,所以又叫铜钱猫,个性凶猛,简直就是个缩小版的豹子,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不久前,在西藏墨脱发现一只被撞伤的豹猫幼崽,皮毛乱糟糟,精神萎靡。被人救起时,睁着可怜兮兮的大眼睛,显得十分乖巧。
不过,这只是它脆弱的一面,在野外生存的豹猫,会展露出猫科小猛兽的捕猎能力,可不是你想撸猫就能撸到的。
01
身上斑点像豹子,有隐匿伪装的作用
豹猫的头体长度大约在360至660毫米之间,大约在1.5至5千克,就跟家猫差不多大,优雅而娇小。
眼睛又大又圆,面孔俊俏,身上布满“豹斑”,体侧装饰着数行不规则的黑斑,斑点呈铜钱状,臀部的斑点较大,四肢上的斑点则小巧精致。
背部四条黑色的纵纹从头部延伸至肩部,中间的两条更是向后延伸至尾基,形成一种流畅的线条美。
生长在不同地方的豹猫,有不一样的“肤色”。南方豹猫的毛色,以淡褐色或浅黄色为主,而北方豹猫的皮毛,则呈现出更为冷峻的灰色基调。
豹猫身上漂亮的斑纹,让它在丛林、草地等环境中,与背景融为一体,起到很好的隐藏作用,以免成为猛兽的猎食目标,可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02
爪子又长又尖利,可划开猎物皮毛
豹猫的巢穴多在树洞、土洞、石块下或石缝中,喜欢独居。白天蛰伏在洞穴里,常在晨昏时分外出活动,它的眼睛又圆又大,两眼间距近,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双目视觉。
豹猫的四肢修长,矫健又灵活,足底有厚厚的肉垫,而它的爪子又长又尖利,一下就可以划开猎物的皮毛,平时收缩在爪鞘里。利爪是它捕食的利器,也使它具备出色的攀爬本领。
迈开四肢在地上奔跑时,神态骄傲,像一只缩小版的豹子。爬树时,一眨眼就跑到了树上,可在树上灵活移动,甚至可以在树上开展捕猎活动。
有时潜伏在树杈上,发现猎物时一跃而下,迅速地逮住还没反应过来的野鸡或老鼠,饱餐一顿。
还擅长游泳,夏天喜欢在水中嬉戏,喜欢在水塘边、溪沟边、稻田边等近水之处活动和觅食。
03
犬齿锋利可咬穿牛皮,总喜欢进村抓鸡吃
生活在野外,豹猫的食谱很丰富,主要以各种小型动物为食,如野兔、松鼠、老鼠、蜥蜴、鸟类、蛙类、蛇类等,有时也会捕食野猪幼崽等体型较大的动物。
虽然豹猫受体型限制,捕不到牛羊等大型动物,不过它的犬齿十分锋利,甚至可以咬穿又厚又硬牛皮。
还有,豹猫的前臼齿与门齿之间的空隙比较大,比其他的猫科动物的都要大,据说与灭绝的剑齿虎差不多。就凭这个,就足够豹猫在动物界混得风生水起了。
捕猎时像老虎一样凶猛,常以“潜伏—靠近—伏击”的方式捕猎,省时省力。哪怕一招失手,也会连跑带跳地去追击猎物,用锋利的犬齿咬穿猎物脖子,然后叼着猎物走到隐蔽处进食。
尽管可供选择的猎物有很多,但豹猫还有个癖好,它喜欢跑去山下的村子里,趁着夜深人静,偷偷抓捕村民养的鸡鸭等家禽。因此,民间叫豹猫为“抓鸡虎”。
豹猫的偷鸡本事不输黄鼠狼,而且还有“过杀行为”!
例如,在北京房山,一只豹猫大雪后下山咬死农户家的37只鸡。
又如,在北京延庆区,豹猫闯入一村民家,袭击咬死了91只鸡1只大鹅。
再如,在宁夏,一只豹猫,偷偷跑到农户家的鸡舍,咬死了26只鸡。
04
曾遭到大肆猎杀,被列为二级保护动物
豹猫的生存能力强,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分布的海拔高度可从低海拔海岸带一直分布到海拔3000米高山林区。
豹猫广泛分布于中国,多地都有它的身影。不管是深山老林,还是城市近郊,乡野农村,都有可能见到它。
豹猫是出色的捕猎者,占据生态链的重要一环。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豹猫遭到大肆猎杀。据了解,一年大概有25万只死于人为猎杀,扒皮吃肉,售卖皮毛。
哪怕豹猫的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也不弱,到了九十年代,豹猫的数量已经十分稀少,真是命运坎坷。到如今,豹猫早已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种群数量也在慢慢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