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六十周年,是江西援突尼斯五十周年,也是我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与援非工作的第五十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新余籍援外医疗队员严格执行国家援非政策,他们跨洲越洋,在异国他乡为当地百姓消除病痛,通过参与江西援非医疗工作,对突尼斯、乍得在影像、中医、眼科、妇产等多个学科提供医疗支持,带来了先进的医疗理念,填补了当地多项技术空白,更极大提升了当地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取得了良好社会效应,促进了中突人民的友谊,无愧于“白衣外交官”的美誉。
第27批江西援突医疗队三名新余籍医生不负使命,秉承江西医疗队50年援非精神,倾洒芳华,砥砺深耕,奋楫笃行,履践致远,为增进非洲百姓的健康福祉贡献了自己的力量。1月3日下午,我市援助非洲突尼斯医疗队3名队员——朱昌华、胡军华、张韶忠,圆满完成任务载誉归来。
朱昌华:
队伍中任劳任怨的领头羊
朱昌华是一名来自我市人民医院影像科医生,也是西迪分队的分队长。他不仅要管理队内大小事务,还每天风雨无阻地准时7点30分到达一楼检查车辆、发动车辆,做好全队医生准时上班的领头羊。在工作上,朱昌华医生也是一直率先做好医疗工作第一责任人。2023年8月15日,放射科医生轮休都不上班,半夜凌晨三点左右,朱昌华医生突然被一声电话铃声吵醒,“朱医生,现在发生了重大车祸,需要你马上过来支援。”一到医院,朱昌华医生二话没说,一个接一个地完成了40多人的CT检查及诊断,其中颅脑重伤2人,体部复合伤多人。从凌晨三点一直忙碌到早上八点,朱昌华医生又继续接着上白天的班,直到结束这天的工作,已经是中午一点了。这只是朱昌华医生365天工作中平常的一天。他经常说:“我多做出一份报告,非洲的百姓就多一份安全和保证。”
胡军华:
心存天下无盲、践行为非洲“扫盲”
眼科医生胡军华医生(第27批援突尼斯医疗队队员西迪分队)最开心的就是在手术后为患者揭开纱布的那一刻。“他们在看到我的那一刹那,有的会对着我大笑,有的会对我竖起大拇指,有的会使劲和我握手,还有的站起来和我拥抱。” 在北非突尼斯西迪布济德大区医院援非12个月余的市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胡军华,完成门急诊人数3500余人,激光64余人,完成白内障手术180余人,完成外眼手术160余人次,共救治突尼斯本地患有眼疾总人数4000余人次。除了睡眠以外90%的时间,胡军华医生都奉献给了他视之为信仰的“光明初心”。
2023年3月2日门诊,一名白内障女性老人在胡军华医生门诊失声痛哭,胡军华医生疑惑不已,经过沟通得知,老人患有慢性肾脏病5期(尿毒症),每周一、周三、周六必须做血液透析,而做血透的当天不能进行其他手术。由于胡医生所在的西迪布济德大区医院规定“白内障手术日”是每周一、周三。老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自己一直在黑暗的噩梦。胡军华医生得知情况后,立即跟医院领导、眼科医疗总监和眼科主任沟通。在各方面协调下,单独给患者周四临时加班安排了手术,2023年3月9日胡军华医生给老人实施左眼白内障摘除术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第一天检查,左眼视力0.6,患者术后恢复光明后喜极而泣,她紧紧握着胡军华医生的手说道:“胡医生,我终于看清你的样貌,你是如此高大,千言万语都不能表达我对您的感谢之情,你为我争取了重现光明的机会,并带我走出黑暗!我将终生为你祈祷,愿上帝保佑你!”术后老人特地为胡军华主任送上一封感谢信,表达她对胡军华医生的感谢和无比的敬佩!
张韶忠:
用针灸在非洲“圈粉”
每天早上7时50分,张韶忠从驻地出发,乘车10分钟抵达医院。这时,走廊两侧的椅子上早已坐满预约诊治的病人。一天下来,张韶忠常常顾不上喝口水、上厕所,一刻不停地问诊、查体、针灸。这是张韶忠医生(第27批援突尼斯医疗队队员西迪分队)在突尼斯的工作日常。凭借30年丰富的针灸临证经验,来自新余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的他在突尼斯收获了一批又一批忠实“粉丝”。
曾经有个6岁突尼斯男孩因不慎跌伤,导致颈部以下躯体瘫痪,男孩CT、MRI检查未见异常,但偏偏就是躯体四肢无法活动,当地医师认为是孩子心理问题,需做心理辅导。男孩家属随后带他去苏塞、首都突尼斯寻求治疗,摔伤2个月过去了,疗效不显,家属自认为康复无望,小小年纪的男孩将要在床上度过余生。没想到经过2个多月的针灸治疗,男孩重新站了起来,这不亚于一次“重生”。
来源:新余市融媒体中心(新余市广播电视台)综合市卫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