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德国海军的“巴登-符滕堡号”护卫舰和“法兰克福号”补给舰无视中方的严正警告,选择了一条敏感而大胆的航线——一路南下强闯台湾海峡。这一行动不仅公开炒作了台海的紧张气氛,更是直接挑战了中国的主权红线。
德国总理朔尔茨和防长皮斯托留斯的言辞,试图将此次穿航行动归咎于“国际水域”的航行自由,但其背后的挑衅意图和对“台独”势力的支持信号是显而易见的。在这一敏感时刻,解放军早已严阵以待,以一招定乾坤之势,对德军舰进行了全方位的“包夹”,展现出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决心与能力。
在航海实践中,舰艇的航线选择往往透露出其战略意图和对局势的判断。德国军舰此次选择穿越台湾海峡的路线,无疑是经过精心策划的。尽管德国官方声称这是基于“最短路线”和“天气条件”的考虑,但其行为却在地缘政治的大棋盘上投下了一枚重要的棋子。
德国军舰在穿航过程中全程开启了AIS信号,这一行为表面上是为了避免与解放军的误判,但实际上反映了其在挑衅与谨慎之间的微妙平衡。一方面,德国试图通过此次行动在亚太地区刷存在感,为后续可能的军事介入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它又不敢过于激怒中国,因而在行动中保持了一定的透明度。
然而,背后的战略图谋远不止于此。德国军舰的行动得到了美国的支持和推动,这不仅是美国在亚太地区实施“印太战略”的一部分,也是其拉拢盟友共同对抗中国崛起的策略。德国的此次行动,可以看作是在美国压力下的一种顺应,也是试图在国际舞台上取得更多话语权的尝试。
对于德国军舰的强闯行为,中方的回应是迅速而坚决的。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发表声明,明确指出台湾问题并非“航行自由”问题,而是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核心利益。中方的这一立场,表明了对任何试图干预台湾问题的外部势力的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何雷中将在北京香山论坛期间的警告,更是直接指向了美国及德国等外部势力。何雷中将的言论强调了解放军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坚定决心和强大能力,向世界传递出中国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问题上的不容挑战的信号。中方的这一系列回应,不仅是对德舰行为的有力回击,也是对国际社会有关台湾问题的正确导向。
德国军舰的南下台海之行,不仅是一次航线的选择,更是一次对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的挑战。台海,作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水域内不存在所谓的“国际水域”。德国军舰的穿航行为,实质上是对中国主权的挑衅,也是对地区稳定的破坏。
面对这种挑衅,解放军的“包夹”行动不仅是战术上的威慑,更是战略上的宣示。这一行动表明,中方有能力对任何侵犯领土主权的行为作出迅速而有效的响应,展现出了捍卫国家利益的坚定意志和强大能力。中方的这一举措,不仅是对德舰的直接警告,也是对世界传递出的明确信号:任何试图干预中国内政的行为都将遭到坚决的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