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在2024年10月5日发布一段视频,视频显示,在东乌地区,一架战斗机发射近距离格斗导弹击落了一架无人机,根据后续发布的照片显示,发射导弹的是一架俄军苏-57战斗机,这是苏-57首次在实战状态下击落空中目标,但是这个战绩却并不怎么光彩,因为被击落的是自家的S-70大型隐身无人攻击机。
S-70大型隐身无人攻击机绰号“猎人-B”,是由著名的苏霍伊飞机公司开发的一种全新的大型隐身无人机,不过有趣的是猎人-B的设计最初源自俄罗斯另外一家航空巨头——米格飞机公司所设计的“鳐鱼”无人攻击机。2022年苏霍伊和米格两家著名的俄罗斯飞机制造公司被统一并入了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公司,所以这两家公司的各种技术和项目,也基本上相互贯通。
(俄军S-70“猎人-B”重型隐身无人攻击机)
米格公司的“鳐鱼”最早是在2005年立项,并且在2007年的莫斯科航展上首次亮相。当时由于美国在隐身战斗机领域一骑绝尘,俄罗斯在S-37和米格-1.44都遭遇失败的情况下,短期内无法追赶上美军,为了对抗美式隐身战斗机,米格公司提出了“鳐鱼”方案,即研发大型喷气式隐身无人机,而其他有人驾驶的战斗机则利用数据链在后方对隐身无人机进行操控,从而最大限度地抹平俄罗斯与美国在空军隐身技术方面的差距。这个概念和后来美国、澳大利亚提出的“忠诚僚机”概念非常接近,而且无人机的隐身化设计要比有人驾驶的飞机更简单,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更短的时间来获取必需的隐身技术。
(S-70脱胎于米高扬的“鳐鱼”无人攻击机计划)
该机最大飞行速度约为每小时800公里,航程4000公里,最大使用升限12000米,并且设计有2个长度达到4.4米的巨大弹舱,可以装填包括KAB-500激光制导炸弹、X-31A反舰导弹、X-31P反雷达导弹等武器在内多种重型弹药,具备很强的攻击性。
(俄政府官方发布苏-57和S-70协同作战的视频)
苏霍伊公司在2011年接手了这个项目,并且对其进行了优化,这就是现在的S-70“猎人-B”重型隐身无人攻击机。猎人-B在2017年正式对外公布,2019年俄罗斯媒体展示了猎人-B无人机与苏-57进行配合训练的照片和短视频,似乎说明该机已经设计定型,但有意思的是,该机一直没有投入量产,而是在2021年开始了新一阶段的升级和测试。新改进版本的猎人-B无人机具备携带和发射KH-59MK2巡航导弹的能力。有消息称,新版本的猎人-B无人机从2023年开始就投入了俄乌战场进行测试,此前已经多次对乌克兰发动过打击,不过由于该机具备隐身特性,乌克兰方面对其几乎束手无策。
(被击落的S-70无人机残骸)
本次猎人-B被俄军自己的苏-57击落主要有两种猜测:第一种说是乌军利用最新获得的北约电子设备,成功黑入了猎人-B的飞控系统,试图劫走这架俄军重型攻击无人机,俄军苏-57飞行员发现情况不对,在经过几秒钟观察后,果断开火一举击落了“自己人”;第二种说法认为是猎人-B无人机在正常飞行中突发故障,失控飞向乌克兰境内,因此俄军苏-57立即发射导弹将其击落。不过无论是哪种情况,俄军这次都亏大了,因为被击落的猎人-B无人机还是落入了乌东康斯坦丁诺夫卡地区,而这里如今依然是乌克兰控制区。如果不出意外,乌克兰会很快收拢这些残骸,并把其交给美国和北约进行研究,到时候俄罗斯的无人机技术就将完全暴露在西方面前,不知道会不会又是一个“别连科时刻”。
(伊朗前后至少俘虏了2架美军RQ-170无人机)
从技术上说,夺取无人机控制权,然后引导飞机“叛逃”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操作,早在2011年,伊朗革命卫队就曾经利用技术手段,成功干扰一架美军RQ-170无人机,并其中引导该机降落在伊朗机场,最终将其俘获。而从2011年到2019年的8年中,伊朗革命卫队利用技术手段至少俘获了3架美军无人机,最后一架MQ-9“死神”无人机被美军出动的F-15E战斗机发射导弹摧毁——美军确实不想让先进的无人机技术落入伊朗人手中。
(破碎的S-70残骸)
可见,利用电子技术诱骗无人机“叛逃”并不困难,伊朗都能做到,得到西方全力支持的乌克兰诱骗俄军无人机也不会有多困难,毕竟俄罗斯的电子技术本来就相对落后于西方。不过这一次俄军猎人-B无人机被自己人击落,也给我们提了个醒:解放军目前也装备有数量庞大的各类无人机,如何保障这些无人机安全有效地使用,如何解决抗干扰、提升防诱骗能力,也是目前我们需要严肃对待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