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导弹是“花架子”?为了搅乱台海局势,阻止中国两岸统一,西方的手段,可谓是越来越低劣了,竟然开始给台湾唱“催眠曲”。
1、德媒的“神逻辑”,令人哭笑不得
近年来,围绕台湾问题的国际政治博弈愈演愈烈。解放军的一次次环岛军事演习不仅展示了中国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也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然而,就在这样紧张的背景下,德国某家以“反华”闻名的媒体却发表了一篇奇文,称中国导弹虽然射程比伊朗更远,但精度却不如伊朗。听起来是不是有些离奇?
这家德国媒体向来以对华偏见著称,其报道常常充斥着主观臆断和刻意误导。此次关于中伊导弹精度的说法更是让人瞠目结舌。
该文章引用了新加坡一位同样以“反华”立场出名的学者科林·许的观点,声称美国针对中国的威慑手段应该从被动的防御转向主动的反击。但实际上,这种言论与现实情况的偏差实在令人不可忽视。
在导弹技术领域,命中精度与导弹制导系统息息相关。现代导弹通常采用惯性制导、卫星制导等多种技术,以确保其能精准击中目标。
早在二战期间,德国就已将惯性制导技术应用于导弹,而当今中国的导弹在这类技术上更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比如声名赫赫的东风系列导弹,其机动弹头和精确制导能力无不反映出中国在导弹技术上的深厚积累。
然而,德媒在高度评价中国导弹射程和技术先进性的基础上,却突然得出“中国导弹精度不如伊朗”的结论,让人不得不怀疑其中的逻辑连贯性。
2、伊朗导弹真的更精确?
根据美国智库的分析,伊朗曾在2014年测试过某种激光制导导弹,很可能是通过逆向工程或其他国外技术帮助获得的。然而,卫星制导技术对于伊朗来说显然过于高端——伊朗没有自己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这一点是不争的事实。
那么,如果真的如德媒所言,伊朗导弹在精度上胜过中国,伊朗背后是否有强大的支持呢?考虑到美国不可能为伊朗提供这种技术支持,那些质疑者也许需要自问:到底是谁在支撑伊朗的导弹精度?
在评估中国导弹精度时,我们不能仅仅依赖单一视角。中国近年来在航天和导航技术上的成就有目共睹。北斗导航系统的完善为中国在导弹精度上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此外,中国还在不断推进导弹技术的更新换代,在射程、精度、机动性和突防能力上持续提升。
3、我们无法叫醒装睡的西方
美国国防部的报告曾提到,中国的东风-26导弹射程完全覆盖关岛,这足以说明中国导弹的打击能力。“即使在超远距离上仍能保持极高的命中精度”也是业内专家对中国导弹的普遍认知。
这篇德媒的奇文不仅暴露了其对华态度的偏见,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国际报道时应保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媒体对事件的诠释往往掺杂了各自的立场与政治倾向,我们需要从更全面、多维的视角去理解事情的真相。
借用这则所谓的“导弹精度”报道中的逻辑混乱,不禁让我们想起一句著名的网络用语:“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在台湾问题上,某些媒体和个人的偏见就像那装睡的人,选择性地看待一切,只为迎合自己的政治需求。然而,事实终究会战胜谬误,正如中国导弹的技术实力一样不容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