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海军第六舰队日前消息,在历经数周的超期部署并在东地中海度过了圣诞节之后,“福特”号航母终于结束了为期244天的首次实战海外部署。除此之外美国海军 “巴丹”号和“卡特霍尔”号两栖攻击舰也于12月末从红海进入地中海,携第26海军陆战队远征部队(26 MEU)的2200名士兵一同返回美国。目前美国在中东地区的航母只剩下了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的“艾森豪威尔”号,“福特”号的位置由原本在红海部署的3艘护航舰艇接替。
(去年10月份在地中海联合演习的“福特”、“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打击群)
目前美国在中东的部署的重点地区是东地中海、红海和亚丁湾,地中海靠近以色列,部署在东地中海的“福特”号航母打击群主要目的是威慑周边国家,并为由“巴丹”和“卡特霍尔”号组成的两栖戒备群提供空中支援;红海和亚丁湾方向局势更为紧张,以“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打击群为首的舰队一直保持着高强度战备巡逻,尤其是在亚丁湾方向为过往的与以色列有关的货船提供护航支援,使其免遭胡塞武装的袭击和扣留。
(由“巴丹”号、“卡特霍尔”号以及2200名陆战队员组成的两栖戒备群也即将返航)
总体来说东地中海的战备压力比红海至亚丁湾一带小得多,同时以色列对哈马斯的地面军事行动也逐渐开始缩小规模,向着常态化、局部化的方向转变,“福特”号也就没有必要继续超期部署留在东地中海了。
(被胡塞武装扣押的以色列租赁给日本的货船“银河霸主”号)
接下来美国在中东能否稳定大局,重点就在于红海至亚丁湾一带。从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之初,也门胡塞武装就对以色列宣战,不断向美军舰艇发射自杀式无人机、巡航导弹并在亚丁湾袭击和以色列进行贸易的货船。1月1日伊朗塔斯尼姆通讯社报道,伊朗“厄尔布尔士山脉”号驱逐舰已通过曼德海峡进入红海,同日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报道称,伊朗国家安全委员会高级官员与也门胡塞组织发言人进行了会晤。伊朗似乎已经准备亲自下场,在红海跟美国正面对抗,这无疑让美军在红海的战备压力又大了不少。
(已经部署在红海的伊朗“厄尔布尔士”号驱逐舰)
为了缓解红海至亚丁湾一带的压力,美国于去年12月牵头发起了“繁荣卫士”联合护航行动,计划由英、法、加拿大、巴林等二十多个国家组成联合护航编队,打击胡塞武装。然而美国所谓的盟友们却并不买账,直接回应参加的国家寥寥无几,大部分都对该提议避之不及。目前来看,试图拉拢盟友联合施压并分担美国在处理巴以冲突问题时的压力,这条路算是行不通了。
(去年11月28日,被伊朗无人机近距离拍摄的“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打击群)
美国目前在中东的大体战略是“绝不在中东打仗”,因此在去年10月份美国航母打击群及其他护航舰艇组成的舰队进入中东后,表现出了罕见的“战略定力”。面对胡塞武装的无人机、巡航导弹袭击,只拦截,不主动出击;“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打击群被伊朗无人机发现并驱逐也是迅速改变航向离开。美国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外交与国防政策主任科里·斯查克分析称,胡塞武装准确判断出了美国在中东局势上极低的风险容忍度,所以才会从巴以冲突之初就采取了一系列针对美国和以色列的强硬举措。
(首次实战部署就超期执勤,福特号这回终于能回家了)
在红海局势上,其实是胡塞武装占据了主动权,美国只能较为被动地“追”着胡塞武装,通过护航、拦截导弹等被动手段尽力减小胡塞武装对巴以局势的影响,直到本轮巴以冲突正式停火之前,美国都要在红海至亚丁湾一带疲于奔命。